“多相流+”过程强化技术与装备团队
团队介绍
“多相流+”过程强化技术与装备团队,以“化工节能过程集成与资源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绿色化工与高效节能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海水资源高效利用化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河北省蒸发结晶及干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及省部级研究平台为依托,围绕能源、化工、环境、海洋资源利用等相关领域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需求,以多相流理论为基础,重点针对工业中气(汽)、液、固单相或多相介质体系的“三传一反”过程,开展过程强化的研究与相关节能环保装备的开发,相关成果在行业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团队先后承担国家/河北省/天津市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巨人计划”创新团队项目、各类企业委托技术服务项目等80余项;在AIChE J、CES、IECR、JMS、Desalination、化工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
招生专业
(1)博士研究生: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2)硕士研究生:化工过程机械、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与化工
研究方向
(1)多相流动过程及装备
(2)烟气脱硫除尘技术与装备
(3)二氧化碳铺集技术与装备
(4)蒸发过程传热强化与防除垢
(5)膜分离过程及膜材料
(6)含盐废水处理与高效节能
(7)海水淡化及其资源利用
团队成员
团队负责人
张少峰 教授
天津大学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1)~(7)。全国优秀教师,“化工过程机械”河北省重点学科负责人,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蒸发学组组长。主持国家/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等40余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80余篇,编写著作3部,授权专利30余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1项。
张继军 教授
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1)~(7)。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全国石油和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主持完成国家/省市级项目26项,发表科研论文50多篇,申请专利6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市级科技奖励12项。
邓会宁 教授
天津大学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5)~(7)。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国家、省级科技项目10余项。在JMS、Desalination、IECR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文章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
王德武 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1)~(4)。中国化工学会过滤与分离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化工过程及设备技术研究会理事。主持或参与国家/河北省/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专利1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
赵斌 副教授
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1)、(2)、(4)、(6)。主持或参与国家/河北省/天津市等各类项目4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
刘燕 副教授
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1)、(4)、(6)。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项目和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等各类国家、省级科技项目7项。在国内刊物上发表文章10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
王晋刚 副教授
天津大学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2)、(3)。主持或参加国家/天津市/河北省等各类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
杜亚威 副教授
天津大学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5)~(7)。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访问学者,元光学者。主持或参加国家/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拔尖计划等项目6项。在IECR、Desalination、化工进展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文章20余篇。
张伟 副教授
天津大学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4)、(5)、(7)。埃因霍芬理工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胡柏松 高级实验师
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4)、(6)。中国化工学会无机酸碱盐专业委员会行业专家组成员,中国水污染治理技术装备专家。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授权发明专利多项。
唐猛 讲师
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1)~(3)。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级科技项目3项。在AIChE J、CES、IJHMT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文章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
王若瑾 讲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1)、(2)。主持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参加国家项目2项。在IECR、PT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文章5篇,授权专利3项。
黄友旺 讲师
北京交通大学博士毕业,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1)及“生物燃料联产高值化学品技术与装备”。元光学者启航A。曾短期访问曼彻斯特大学化工学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5项,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等项目10余项。在行业内重点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