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120周年校庆丨材料学院举办材料学科高峰论坛
  访问量:

献礼120周年校庆丨材料学院举办材料学科高峰论坛


百廿载弦歌不辍,双甲子薪火相传。一路兼程,一路荣光。沐浴着十月的和风暖阳,历经风雨、不改初心的迎来了第一百二十个生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用学术成果的碰撞,为百廿校庆献上了意义非凡的礼物。



学院于10月15日在机材楼514举办材料学科高峰论坛,论坛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光、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宋晓艳、哈尔滨工业大学二级教授陈玉勇。参与论坛的嘉宾有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慧远,材料学院院长郑士建、副院长杨勇以及学院师生代表。论坛由王慧远主持。



陈光做了题为《功能基元序构的高性能材料》的报告,陈光的报告风趣幽默,为大家展示了他的学术成果。现有的材料研究范式,以还原论为主的“组成-结构-性能”基于元素周期表的元素组成和周期-准周期结构,对材料性能进行设计。但是按照传统的研究范式,难以实现结构、信息、能源等关键材料的变革性性能。陈光提出“功能济源+序构”来实现变革性性能。陈指出,这项研究的三项重要代表性成果:重大前言结构材料、高效能源转换与储能材料、关键战略晶体材料。陈还介绍了三类重要结构材料发展历史及重大挑战,我国大飞机关键材料的差距等问题。最后,陈光推而广之,介绍了其他新型材料的重要用途。



宋晓艳作了题为《硬质合金综合高性能化的策略与途径》的报告。宋晓艳是我校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92届校友,她回顾了自己在母校的求学历程,深情地祝福了百廿工大。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宋晓艳主要研究基于纳米组织稳定性调控的合金结构材料。她通过建立模型、提出机制、开发技术的研究思路,研究了硬质合金中的基元系统。她和团队在这些理论创新的指导下,成功实现了许多高性能硬质合金的产业化与应用的创新。



陈玉勇作了题为《轻质耐高温结构材料及精密热成型技术的研究进展》的报告。陈玉勇指出,提升航空发动机性能指标-推重比,让结构件更轻、更耐高温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通过介绍高马赫数飞行器对TiAl材料的需求,以及国内外在相关技术上的差距,深刻揭示了其研究内容。陈玉勇用近年来真切的实验,生动阐述了其团队的奋斗历程。











会后,三位报告嘉宾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答疑合影留念。

智慧的火花总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科技的进步总在学术的交流中出现。三位嘉宾的报告诠释了材料学科领域的研究,对在场师生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学习交流经历。同时也鼓励师生学习他们的钻研精神,为学院科研建设贡献力量。

【报告人简介】

陈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获奖人。现任南京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先进金属与金属间化合物材料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材料评价与设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金属纳米材料与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材料科学与冶金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主持和参加国家“863”、“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项目、国防基础研究、省部科技攻关、重大成果转化等项目。

宋晓艳,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曾入选北京科技新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首批长城学者,获得“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人才”荣誉称号,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硬质材料领域国际权威期刊IJRMHM副主编,中国体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微纳技术学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计算材料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相图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计算材料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等。

陈玉勇,哈尔滨工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防“973”技术首席、劳动人事部第一层次“百千万跨世纪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国防科工委“511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荣获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航空航天部首届“十佳航天科技青年”。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轻质耐热钛合金及钛铝合金精密热成形技术、增材制造等。

图文:张玉坤、马婧伟

审核:张雪莹

版权所有:

地址:天津市北辰区西平道 5340 号

邮编:300401

访问量:

?2018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技术支持:奔唐网络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