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信号与防治

作者:     文章来源: 转自:老年99健康网     更新时间: 2021-06-02 16:00    访问量: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信号与防治
 
一、有关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和脑的动脉血管发生硬化而引起心脏和脑的缺血或出血的疾病。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发生的心脏病,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其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猝死等。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组织缺血、坏死(脑梗死)及脑部病变的血管破裂造成的脑出血,统称脑卒中。
2、为什么说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
无论冠心病还是脑卒中,他们共同的病理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后果,脑卒中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后果。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很复杂,除高血压外,脂质代谢质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大动脉及中动脉的血管壁内出现脂质沉积,形成分散或成片的粥样斑块,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由于粥样斑块的形成,造成动脉管腔狭窄,使脑和心肌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致使组织缺血、缺氧;血小板凝聚性升高,血粘度增加,血流缓慢,可在狭窄的动脉内形成血栓,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发生。冠心病与脑卒中由于有共同的病理基础,也可同时合并存在。所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防止其发生与发展,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3、动脉粥样硬化是怎么回事?
所谓动脉粥样硬化,简单地说是指人体动脉血管内膜沉积了脂质。如果把具有这种病变的动脉纵向剖开,可以看到内膜的某些局部有脂质沉积,形成斑块,结果使内膜表面凹凸不平,可见斑块凸出于管腔内,有的还伴有钙化和纤维化形成。同时,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成分增殖,斑块部位的动脉壁增厚、变硬,如果剖开斑块,内部的坏死组织与沉积的
脂质形似粥样,故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由于内膜增厚,加上纤维化和钙质沉着,使血管变硬,管腔变窄,弹性也减低。如把脉比喻为水管的话,那么动脉粥样硬化就像是水管内壁沉积了一块一块的水垢,通道逐渐变窄,严重时可以阻塞血流。
4、什么是心绞痛?心绞痛发作有什么特点?
心绞痛是由于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的胸痛。能够引起胸痛的原因很多,其中,冠心病心绞痛引起的胸痛,最容易发生危险。在医院里,经常会遇到一些因为胸痛来就诊的病人,有的病人虽然发生了严重的心绞痛,随时可能发生危险,但由于对所患的疾病缺乏了解,自己却往往未加警惕,以致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心绞痛发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1)胸痛发生突然:心绞痛发作时,病人常很少或无明显先兆症状,在两次胸痛发作的间期,病人的感觉可以完全正常。因此,突然发作的胸痛,是心绞痛十分重要的危险信号。
有一部分病人常常把胸痛与胃痛相混淆。一般说来,胃痛常伴有返酸和腹上区烧灼感,而且疼痛是以隐痛为主,服一些解痉、止酸的药物疼痛可缓解。胃痛还常与进食不当有密切关系。而心绞痛发作时的胸痛,则多与活动、情绪波动和精神紧张有明显的联系。
(2)胸痛部位在前胸:心绞痛发作时,病人的胸痛部位在前胸部,
即以左侧腋前线、胸骨上缘至腹上区为界的区域内。最多发生的部位是在胸骨的上部和中部。病人常常难以精确地表达出疼痛的部位。
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疼痛常放射到左肩、背或左侧上肢的内侧面,少数病人的胸痛,还会放射到下颌或口腔,但绝大多袭不向腹中区放射。我们曾经遇到因为牙痛或咽喉痛来医院
就诊的病人,结果均被确诊为心绞痛发作。一般来说,腋中线处(腋窝部位及下方)和局限于心尖区的疼痛,往往不是心绞痛的特征性表现。
(3)疼痛性质难以准确描述:心绞痛发作的时候,病人常叙述胸痛有压迫性、紧缩性、阻塞性或窒息性的感觉,而不是真正的疼痛。但是,病人不敢继续活动,这是心绞痛病人的共同特点。有的病人描述胸痛是剧烈的.这只能说明疼痛的性质较为严重而已。胸痛出现的同时,还可能伴有暖气,在这种情况下,不要以为是“胃痛”引起的。
(4)心绞痛发作多与运动及情绪有关:劳动、兴奋、发怒、激动、受寒、惊恐等,都可能诱发心绞痛,特别是饭后、气候寒冷或在刮风天气,仍在外面步行、骑车,更容易引起胸痛发作。这也是心绞痛的重要特征之一。患者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首先要考虑心绞痛发作。
      (5)疼痛发作持续时间较短暂:心绞痛发作,常常为3~5分钟,时间很短.,心绞痛持续时间在半个小时以上者,较为少见。但是,如果疼痛发作时间很短,为瞬间性的,而且像针刺样或“闪电样”的疼痛,多数不是心绞痛,而可能是肋间神经痛,或因心脏过早搏动引起的胸部不适。
(6)疼痛发作有共性:虽然心绞痛发作的疼痛症状,病人与病人之间可有稍许不同,但是,具体到每一个病人来说,疼痛总是发生在同一个位置,而且持续的时间相似,疼痛的性也相似。所不同的,主要在于容易促发的程度、受累区域大小以及不适的严重程度。这些相异的原因,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而对医生诊断心绞痛却无明显意义。
(7)硝酸甘油有效:胸痛发作时,或发作前,以及运动前,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对心绞痛病人来说,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或预防效果。这一点在诊断心绞痛的时候,非常重要。不是心绞痛引起的胸痛,含服硝酸甘油以后,往往起不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总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危险信号之一,对于医生和病人,都不能掉以轻心。所以,有冠心病的人,要熟悉心绞痛的特点,并且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
5、动态心电图检查是怎么回事?
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是一种可以长时间(一般24小时)同步记录并编辑分析人体心脏在活动或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此技术于1957年由浩特(Holter)本人首先应用于监测心脏活动的研究,所以又称Holter检查,是目前临床心血管领域中,重要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之一。
6、冠状动脉为什么易发生供血不足?
冠状动脉较全身其它动脉血管更易发生供血不足,这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的解剖和病理生理以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所决定的。第一,冠状动脉在解剖学上较全身其它动脉有明显的区别,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常因冠状动脉主干与主动脉轴成角差异,而影响其开口的形状导致血流受阻。第二.在此解剖基础上,容易发生血小板聚集和脂质沉积在血管主干近端和分叉处,最终形成斑块覆盖管壁使管腔狭窄,甚至阻塞,第三,冠状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血流量大.流速快. 冠状动脉管壁易受冲击而受损,增加了管壁血栓形成的有利条件。以上三点说明冠状动脉较全身其它动脉血管更易发生供血不足。
7、什么是高血压?什么是高血压病?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的综合症: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病,病因尚未十分明确,是以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独立的疾病,占所有高血压病人的90%以上。继发性高血压又称症状性高血压,此种高血压是某些疾病的一 症状.其血压增高是由某种疾病所引起,表现可为暂时性或永久.临床上较少见,约占高血压病人的10%。
血压达到什么水平才算高血压呢?1998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高血压联盟重新修订了高血压诊断标准,以收缩压或舒张压的最高值进行分类。其定义是: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大于、等于18.7千帕(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等于1 2.O千帕(90毫米汞柱);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现血压虽未达到上述水平,亦应诊断为高血压,我国高血压联盟认为这一定义适合我国国情,并且简单明了易于掌握,所以也采用了这一新标准。新的高血压分类标准,:级高血压:18.7~21.2千帕(140~159毫米汞柱)/12.O~13.2千帕(90~99毫米汞柱);2级高血压:21. 3~23.9千帕(160- 179毫米汞柱)/13.3~14.5千帕(100~109毫米汞柱:3级高血压:大于或等于24.O千帕(180毫米汞柱)/大于或等于14.7千帕(11 0毫米汞柱)。此外,还有一种高血压,称为收缩期高血压,病人收缩压高于正常,但舒张压正常,因而脉压差增大,此种情况见于动脉硬化,特别是主动脉硬化,原因是动脉碧顺应性减低所致。多见于老年人,也可见于高动力循环状态,如甲亢、交感神经兴奋、发热、贫血等。
二、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如何防治
脑梗塞的二级预防尤如一道防线,是发病期所进行的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的主要措施。主要是针对已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发生脑梗塞者,防止发生完全性脑梗塞。以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发生。主要措施有:
(1)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血液的高凝状态、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脂异常、高血小板聚集,高同型半胧氨酸血症等,目前均被视为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本身就是预防性治疗脑梗塞。高血压是脑梗塞最常见的可控制危险因素,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超过1.6亿人,但仅有17. 1%的城市患者接受治疗,成功降压者不足500,其中还有许多人不能坚持长期治疗;糖尿病通过多种机制促进梗塞形成,研究发现,有效控制搪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能显著降低脑梗塞的发病率;血脂异常也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调脂可以使脑梗塞的发病率降低1/3;对于高凝状态和高血小板聚集患者,积极抗凝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可以十分有效地防止脑梗塞的复发,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天欣泰梗塞心脉宁片治疗可减少脑梗塞发病率,且天欣泰梗塞心脉宁片由于其良好的疗效/风险比,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预防效果。  
(2)定期做神经系统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许多脑梗塞的早期症状并不为患者本人及其家属所熟知,而许多脑梗塞危险因素更容易被忽视,从而错失预防和早期治疗的良机。其中积极发现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患者(出现肢体麻木,偏瘫失语,碎倒发作等)并治疗,由于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是完全脑梗塞的“前身”,因而积极治疗可有效;减少脑梗塞的发生。即使是自认为健康的老年人,也应该定期到医院神经内科做神经系统检查,并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及时发现。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不仅要告诉患者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要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识别脑梗塞的早期表现。
(3)根据自身情况加强身体锻炼,并注意改善脑梗塞后抑郁等情绪:研究证明,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预防脑梗塞,以及脑梗塞后保持各器官功能正常,较好康复的重要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必要时加用药物改善情绪,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75%的脑梗塞是可以预防,问题在于是否长期坚持。
(4)脑梗塞的血压调控:首发脑梗塞血压水平高于160/100毫米汞柱可使脑梗塞的再发风险增加。脑梗塞后过度降压导致全脑低灌注,脑血流减少,是脑梗塞后痴呆的发生基础。建议:改变生活方式,如限盐/低脂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控制体重,增加活动,戒烟限酒等;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降压药;降血压需平缓,不宜降得过低过快。
(5)抗血小板凝聚:对于缺血性脑梗塞患者,建议应用天欣泰梗塞心脉宁片,3次/日,2片/次,最好可以按疗程服用。  
(6)抗凝治疗:诊断为心源性栓塞的心房颤动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抗凝治疗。
(7)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都有发生再次脑梗塞的危险,且很可能在初次脑梗塞后的两周内发生。建议:应积极去除包括高血压、吸烟、过度饮酒、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发作时立即让患者静卧,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天欣泰梗塞心脉宁片,阿司匹林等药物。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