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俞会新:心系科研,始终如一

俞会新,女,教授,20027月获南开大学世界经济专业经济学博士 ;2005-2006 法国艾克斯马赛三大访学。研究领域:技术经济及管理、世界经济;主讲课程:宏观经济学、国际商务。科研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课题等多项,以及学术成果多项。

95624051289592395

俞老师从南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便回到了经济管理学院任教,在谈及科研经历时,俞老师深有感触,为我们讲述了她在科研过程中的种种感受。俞老师觉得自己是幸运的,2003年申请国家社科基金,没想到申请一次就中标了,这与俞老师先前做的种种准备是分不开的,有准备的人才有机会。“我觉得做科研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以前的老院长王云峰教授曾给我们讲过三个词,Mission(使命)Passion(热情)Vision(视野)。这三个词,我觉得无论是对科研、教学还是对工作、生活,都蛮重要的。”
当俞老师从南开博士毕业回来之后觉得应该要为学校做一些贡献,当时因为学院经济类专业只有一个计量经济硕士点,而俞老师的专业是世界经济,偏向于国际贸易。学院的本科设有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于是就想能够申请一个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硕士点,但是申请硕士点需要有一些科研项目做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俞老师便希望能够申请一些项目,而申请项目需要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当时俞老师自己有一些基础,在南开读博时跟着导师做了一些课题,发表了一些论文,拥有一些科研论文的基础,这些基础非常重要。这也是俞老师能够成功申请国家社科基金的主要原因。
 

对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由来,俞老师也为我们进行详细的讲述。“我的博士论文写的是贸易自由化对就业与收入分配的影响,当时研究的结果得出了一个结论:引起失业的主要原因,不是进口的问题,而是由于制度上的改变。1997年朱总理在台时进行了国企减员增效的改革,这种制度上的改革导致当时出现了较多的人员失业。当时学了有关计量的知识,应用了虚拟变量的手法从而得一些成果,感觉是制度的变化对失业的影响比进口对失业的影响要大,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查询一些资料。因为我的专业是世界经济,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位于欧洲的德国和法国失业率很高,但是同样位于欧洲的英国和荷兰失业率很低,在当时这是一个不可理解的现象。为什么同属一个地区,有些国家失业率高,有些国家失业率低呢?然后就去跟踪,跟踪一些资料,跟踪这个问题。其实还是从问题着手,到底劳动市场的制度中哪些制度对失业会有影响。本着从这个问题出发,然后研究到底是什么原因,看看他们这些国家的劳动市场制度到底有哪些不同,从而导致了它的失业率高低不一,从这个角度去研究。因为咱们国家当时失业问题也是比较严重的,在制度上,该如何借鉴国外的经验,这对于我们国家具有启示作用。” 

“当时我觉得成功的基础主要是具备研究的基础,你得有前期准备工作,这和在南开的学习训练是离不开的。然后你研究的主题得和当时的经济热点、现实的问题紧密结合。其实这里面就涉及到了刚刚说的那三个词,你要有热情,有这个兴趣,你还要有视野,你需要跟外界去交流。项目申请下来以后,研究过程中,其实当时的条件比较艰苦一点,因为当时咱们这边经济学的基础偏弱,关键是咱们的资料,咱们的氛围,还有咱们的这个研讨会感觉比南开要差一大截,当时感觉到整个研究的环境还是弱一些。在资料收集过程中,资料上也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研究方法上,虽然说你可以去学,但是进程比较缓慢。后来感觉到研究涉及的范围越广,研究的面很大,结果便是最后只能做一个偏向于比较性的分析。其实做任何研究都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你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努力,然后付出很多的劳动。” 

俞老师目前的研究项目基本是省部级的和横向的课题,对于国家这一块,俞老师觉得还是要先做好基础准备工作,发表一些高水平论文,再去申请,中标的机会才会大一些,俞老师觉得自己还是应该继续努力。 

“科研氛围从新领导上任以后我觉得有很大的改善。一个是咱们现在请了许多专家来开学术会议,这种会议对于我们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的学生也有很大的热情积极参与。我看到每次会议学生都坐的满满的,但是老师们还是相对少一些,这与我们学校地理位置的偏僻有一定的关系。在北辰这个区域学术氛围跟老校区丁字沽学术氛围感觉总是有一点点不太一样,这也是慢慢的不断培育的过程。其实我们以前也试图组织过这种每一周或两周一次的研讨会,但一直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则。其实许多年轻老师都是想举办一些研讨会的,比如说我们以前经济系张超老师在我们系的时候,他自己就想讲,因为他从北大博士后毕业过来的,他就想把这些新的东西讲给大家,然后他想听大家的意见。年轻人都有这种愿望,年老的教师有一些经验,有一些思想上可能会有一些比较开阔的东西,这种多交流的一种方式是挺好的一种方式。” 

提到科研的经验分享,俞老师说:“要有基础,贴合当下热点,多跟外界交流。跟外界交流是很重要的,因为你只有交流才能知道前沿的东西在哪里。交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去外部,多参加一些高层次的学术会议,通过这个会议你会知道那些这个领域的专家们他们在研究什么,他们在关注什么,他们的研究方法到底运用的如何。其实,前两天刚刚也去人大参加了一个大宏观的讨论,看看人家的研究。在主题上,会给你一些思想上、观点上的启发,分会场的研究,通常是会在研究的方法上给你一些启发。看看人家运用的方法,运用的数据确实比咱们高级,差距还不只是一点点。所以一定要去外面多参加高级的学术会议,走出去,多交流,当然自己也应该有一定的思考,有一些想法,最后也可以投一些稿,这样的话会促使你去不断地努力。在内部也要多交流,跟同事,跟学生之间多举办一些研讨会。研讨会其实就是思想碰撞的一个过程,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一些想法,有时候相互的启发,有时候一些可能自己都没想到的东西在讨论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其实在我们讲课的过程中也经常会有新的灵感出现,这个时候你一要抓住,这可能就是一个新的思维、新的想法,对你的科研会有很大的帮助。”

 

采访:工商151蓝丹田 工商152王妍 撰稿:工商151蓝丹田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