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高记:科研是一种巅峰体验
高记,女,1983年4月生,2010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获应用心理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入职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任教。
研究领域:组织公正、胜任力、企业社会责任。
申报课题原因与过程
自从教育部的课题结项就没有申请过项目,更没有写过国家项目的本子,去年之所以写了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答应了时任学院科研副院长的康老师写一个,因为自己最近几年没有什么像样的成果,觉得写了也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康老师鼓励我说,今年你试着写一个吧,当时我就说好,写一个,就这样觉得既然说了要写就一定得写出来一个,先不管结果。第二个原因是,我一直很喜欢我的研究主题,如果不为它写一个国家级项目的申请书觉得对不起这个主题,好像都没让它参赛过一样。其实第一个原因是最重要的,因为我大多会对自己比较“仁慈”,但是承诺过别人的事儿就不能拖,无论如何都得完成,所以才推动着把本子写完了。
申报的过程当然不那么容易坚持,尤其是遇到阻力的时候。但如果想明白了为什么要写,就能帮助你更好的克服困难。我觉得需要弄明白为什么要做科研,只有自己认为这件事真的值得去做才能很投入的去做,这个“值得”不应该仅仅是外在的,否则会因动机强度不足而容易放弃,因而这种“值得”更应该是来源于内心的。清华经管学院的钱颖一院长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觉得说的很好,他说做科研的动机无外乎是三种:第一种就是短期的功利主义,为了发文章、评职称。第二个是长期功利主义,发高水平的论文,获有分量的奖,在领域建立影响力或知名度。最后一种是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做这件事情不求外在的回报,而是为了探讨的一些未知的东西。不是说我们不应该有外在的功利,而是应该同时赋予一些内在的价值追求。
就我目前的体会,首先,科研是一种锻炼人思维方式的最佳方法,自己给自己出题,自己给自己解答,就如同自己和自己下棋一样,本质上是在追求自我成长。其次,科研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好奇心,做科研就如同一个好奇的孩童,只是探索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好奇的人,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科学研究正是回答这些疑问。最后,做科研能够帮助你实现巅峰体验,就如马斯洛所言每个人都追求巅峰体验,但不一定能达到,工作领域是实现巅峰体验的一个重要途径。我现在还能记得的巅峰体验是在博士答辩的时候,这种巅峰体验就是一种自我证实,证实自己是个有价值、有能力、有能量的人,这种巅峰体验会使你上瘾,就跟打游戏会上瘾是一样的,促使你去追求下一个巅峰体验。
申报的过程中选题对我来说没有犹豫,因为博士就做程序公正,但是需要给主题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让专家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在找切入点的时候确实花了好长时间,杂七杂八的读了不少文献,然后也关注了不少社会事件,定好切入点之后集中用了一段时间把逻辑框架给确定好了。之后动笔写的时间倒是不是很长,也主要是留给写的时间也不多了,大概就半个月了,所以写完也没来得及给别人去看去改。虽然写的时间不长,但写的过程是一种自我挑战,因为有的时候会发现写不清楚,又得回过头来去想,因为表达清楚的前提是思维清楚,另外写的时候也特别考验自己的表达能力,因为你没有答辩的机会,没有办法去抗争,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文字语言来打动专家。
遇到的阻力
当遇到自己的思维瓶颈、自己想不清楚的时候,觉得特别的难。因为是自己出题,自己去解,所以会很容易找到最薄弱的地方,而又不得不想办法把这个补丁给打上,还得打的漂亮,这就是最难的过程。但那时情况特殊,时间很紧,只能硬着头皮去写,还得写清楚,当时隐隐约约感觉快突破这个瓶颈了,咬牙往前坚持那么一下其实也就过去了,所以这个时候其实更多的是心理阻碍,是自己觉得自己突破不了。但我就会告诉自己最终一些关键性问题的解决只能靠自己,因为没有别人比你更了解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咬牙坚持挺过去。
经验分享
我觉得始终坚持深入的研究一个问题很重要。我博士期间就开始做程序公正,我看的文献做的研究都是围绕这个。也许那些大家们可以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后天再做那个都能做得好,但我觉得刚毕业的小青椒们可能很难掌控。当把一个问题研究的比较深入透彻之后,你会发现你这个东西很有价值,你会发现你拿着这个锤子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虽然现在我还没把程序公正研究你们头,但已经开始成天拿着程序公正当锤子去到处找钉子,我觉得任何地方都存在程序公正问题,学校里存在,社会上存在,组织里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冲突矛盾里面都有程序公正问题。总之就是坚持一个领域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