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经济学学科部

应用经济学科硕士研究生参加“第23届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年会”

 

应用经济学科硕士研究生参加“第23届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年会”


2020919日至20日,第23届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年会暨“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新格局”研讨会在云南省昆明市丽水云泉酒店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云南大学主办,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发展研究院)、云南省经济学会承办,并得到《经济地理》、《城市发展研究》等国内期刊的支持,旨在探讨如何继续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和经济地理理论与实践创新。我院由李峰副教授指导的19级硕士研究生王科、刘爽,20级硕士研究生孙玥琪、吴艳华四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19日上午,在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秘书长张满银的主持下,此次会议拉开帷幕。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云南省经济学会长以及云南大学的领导分别致开幕词。随后,8位专家学者围绕区域与城市融合发展、新开放格局、产业发展、创新等主题发表演讲。南开大学教授安虎森作了题为“区域与城市融合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的主旨演讲,详细介绍了空间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提出基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实现城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融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耀军从全国层面、地区层面、城市群层面三个维度回顾和预测了我国人口变化格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利君作了题为“新开放格局下的面向环印度洋国家开放问题”的演讲,提出在国家提出双循环格局背景下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赵作权研究员作了题为“湾区与硅谷:共舞成传奇”的主旨演讲,从网络组织的角度讲述了硅谷崛起的故事。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结合抗击新冠疫情所需医疗物资的全产业链,提出我国对于产业发展布局应更加注重潜力布局,提高区域韧性以对抗外部冲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金凤君作了题为“新基建与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判断”的主旨演讲,主要界定了新基建的定义、作用以及全国的应用情况。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张贵系统分析了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的修订。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双陆研究员作了题为“一带一路”与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主旨演讲。

为了分享和交流本届年会征集到的科研机构和学者的投稿,19日下午,本届年会设立了了“城市群经济地理演化的内在机制与治理战略”、“硕士研究生专场”、“东西双向开放下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与延边区域发展”、“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理论体系构建研究”、“研究生专场”等主题的5个分论坛,其中专设的“硕士研究生专场”和“研究生专场”是历届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年会的特色分论坛。我院参会学生主要关注并参与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硕士及研究生专场等分论坛,其中的议题包括高技术产业创新、绿色技术创新、高质量发展、区域创新、技术溢出等方面的内容,认真学习报告后与学者进行交流讨论,收获颇丰。

 20日上午,7位学者从空间均衡、生态文明治理、交通强国等角度提出并分析问题。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孙久文教授提出我国十四五期间,实现空间均衡发展,基本导向应当是追求空间均衡和空间平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邓宏兵作了题为“流域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完善与高质量发展研究”的发言。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郑长德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实现民族地区的充分发展。北京大学教授薛领作了题为“空间集聚与知识溢出的微观机理和动态模拟”的发言,创新性地将遗传算法引入到空间经济学模型中。江苏师范大学教授范文国作了题为“跨省级行政区域发展问题与协同治理模式及实现机制研究”的发言,提出长三角地区实现协同治理的实现机制包括政府协调机制、市场机制、社会参与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四个方面。长沙理工大学教授周正祥从铁路网络建设和高铁技术等方面,论证了铁路建设在我国交通建设中的先导性。中国测绘院研究员董春通过对比不同尺度的地图,分析了比例尺变化适宜度、数据容量等方面对空间数据研究中的重要性。

      本届经济地理学年会有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云南省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70多名专家和学者参与,各议题引发了学者积极的讨论,受到了一致好评,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研究工作。最终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次会议扩宽了我院四名参会学生的视野,对学科前沿领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和实践意义。


20201012160247233479103225.png20201012160247232524308117.png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