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行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创新与世界意义——学习大讲堂第二十一期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04-24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相关重要论述。4月23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韩喜平教授开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创新与世界意义”线上专题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青卫、副院长韩剑锋、副院长张惠芝等学院师生及校内外青年师生等千余人聆听,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琳琼主持。

image.png

讲座伊始,韩喜平教授引用恩格斯的话“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他谈到,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我们很多人无所适从,但是人类从不缺乏在逆境中成长的勇气。随后,韩喜平教授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具体阐述。

第一方面,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困惑。韩喜平教授从两个方面对此进行概括。一是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文化底蕴深厚,我们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中国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是历史上,我国各王朝经济发展迅速,实力雄厚,这不仅体现出我国的富有,同时也体现出了科技的发达。世界发展到近代,西方国家在经历多次革命后,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从而跻身世界前列。以鸦片战争为起点,中国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这引起我们国人的深思,以何为此?何以为此?找出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时至今日,这仍我们是需长期思考的问题。

image.png

第二方面,现代化概念与理论流派的反思。韩喜平教授首先从现代化的概念入手,指出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直接定义现代化,但马克思坚信“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过程就是现代化的发展过程”。韩喜平教授指出,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一个动态概念,是一个可容纳多元文化的可量化的目标,它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接下来韩喜平教授讲到西方现代化流派有着新突破。“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我们一直都在向西方学习,学习过程中有的国家快速强大,有的停滞不前,错过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时期,就需重新思考如何重新发展的问题。针对这些,韩喜平教授介绍了“社会结构论”“经济成长阶段理论”等六个中西方现代化理论流派,鲜明指出人类不可有自由而无秩序。“现代化等于西方化”“西方模式才能通往人类最高文明”的思想都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无法深刻认识与理解现代化运动与人类历史命运的辩证关系,更无法准确把握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

image.png

第三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创新。韩喜平教授从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一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对现代化的向往与徘徊。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都在徘徊探索,只为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二是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与奋斗探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寻求现代化的道路由被动转为主动。我们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三大改造,形成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为主,兼顾社会各领域发展的全面现代化之路。三是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与加快推进。邓小平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新确立全党工作的重点,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概念,并指出我们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对20世纪末中国现代化的水平用“小康”来指代。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综合国力得到很大提升。四是向“强起来”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新征程与自信。我们党提出了新的理念,新的发展阶段,取得历史性成就与变革,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中,创造了历史性成就,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参考、新的思路。

image.png

第四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价值。韩喜平教授从三个方面展开具体阐述。一是打破西方世界对现代化理论的话语垄断。西方资本主义模式在演进过程中,展露出无法调和的矛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外发”型现代化,在实践起点与过程环境上都异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形成了“新”的实践模式。二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建设发展提供新的时间参照。中国的现代化模式能够抵抗多种风险危机,保证发展速度、留足发展潜力,给予发展中国家有益的参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预设,更符合发展中国家的价值立场。三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平衡世界格局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和平的方式崛起,我国将人的现代化发展作为发展基点,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开辟社会主义文明的时代,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新文明形态。

image.png

第五方面,现代化强国实现的责任担当。韩喜平教授指出,中华民族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现代化青年是现代化的奋斗者、承担者,这就要求我们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今年恰逢建团100周年,新时代青年更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image.png

韩喜平教授为师生们带来的本次讲座资料翔实、语言生动、深入浅出,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性,激励了广大学子为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厚积薄发,贡献力量。在提问交流环节,与会师生踊跃发言,韩喜平教授一一耐心地解答,并时时妙语连珠,赢来全体师生的钦佩和赞叹。

最后,孙琳琼书记代表全体师生表达了对韩喜平教授的感谢。孙琳琼书记表示,韩喜平教授的本次讲座坚持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从现代化问题这一独特角度出发,帮我们梳理了中国发展的百年历史进程,这不仅体现了韩喜平教授超群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更能看到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切关注,令与会师生受益匪浅。这启示我们广大师生做研究不能只看表面,更重要的是要从理论出发,深挖基础性问题,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能真正担当起使命,不忘初心。

image.png

关于2023年春季学期本研兼职辅导员半脱产学生干部招聘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4-24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相关重要论述。4月23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韩喜平教授开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创新与世界意义”线上专题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青卫、副院长韩剑锋、副院长张惠芝等学院师生及校内外青年师生等千余人聆听,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琳琼主持。

image.png

讲座伊始,韩喜平教授引用恩格斯的话“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他谈到,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我们很多人无所适从,但是人类从不缺乏在逆境中成长的勇气。随后,韩喜平教授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具体阐述。

第一方面,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困惑。韩喜平教授从两个方面对此进行概括。一是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文化底蕴深厚,我们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中国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是历史上,我国各王朝经济发展迅速,实力雄厚,这不仅体现出我国的富有,同时也体现出了科技的发达。世界发展到近代,西方国家在经历多次革命后,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从而跻身世界前列。以鸦片战争为起点,中国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这引起我们国人的深思,以何为此?何以为此?找出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时至今日,这仍我们是需长期思考的问题。

image.png

第二方面,现代化概念与理论流派的反思。韩喜平教授首先从现代化的概念入手,指出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直接定义现代化,但马克思坚信“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过程就是现代化的发展过程”。韩喜平教授指出,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一个动态概念,是一个可容纳多元文化的可量化的目标,它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接下来韩喜平教授讲到西方现代化流派有着新突破。“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我们一直都在向西方学习,学习过程中有的国家快速强大,有的停滞不前,错过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时期,就需重新思考如何重新发展的问题。针对这些,韩喜平教授介绍了“社会结构论”“经济成长阶段理论”等六个中西方现代化理论流派,鲜明指出人类不可有自由而无秩序。“现代化等于西方化”“西方模式才能通往人类最高文明”的思想都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无法深刻认识与理解现代化运动与人类历史命运的辩证关系,更无法准确把握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

image.png

第三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创新。韩喜平教授从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一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对现代化的向往与徘徊。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都在徘徊探索,只为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二是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与奋斗探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寻求现代化的道路由被动转为主动。我们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三大改造,形成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为主,兼顾社会各领域发展的全面现代化之路。三是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与加快推进。邓小平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新确立全党工作的重点,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概念,并指出我们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对20世纪末中国现代化的水平用“小康”来指代。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综合国力得到很大提升。四是向“强起来”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新征程与自信。我们党提出了新的理念,新的发展阶段,取得历史性成就与变革,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中,创造了历史性成就,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参考、新的思路。

image.png

第四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价值。韩喜平教授从三个方面展开具体阐述。一是打破西方世界对现代化理论的话语垄断。西方资本主义模式在演进过程中,展露出无法调和的矛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外发”型现代化,在实践起点与过程环境上都异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形成了“新”的实践模式。二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建设发展提供新的时间参照。中国的现代化模式能够抵抗多种风险危机,保证发展速度、留足发展潜力,给予发展中国家有益的参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预设,更符合发展中国家的价值立场。三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平衡世界格局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和平的方式崛起,我国将人的现代化发展作为发展基点,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开辟社会主义文明的时代,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新文明形态。

image.png

第五方面,现代化强国实现的责任担当。韩喜平教授指出,中华民族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现代化青年是现代化的奋斗者、承担者,这就要求我们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今年恰逢建团100周年,新时代青年更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image.png

韩喜平教授为师生们带来的本次讲座资料翔实、语言生动、深入浅出,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性,激励了广大学子为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厚积薄发,贡献力量。在提问交流环节,与会师生踊跃发言,韩喜平教授一一耐心地解答,并时时妙语连珠,赢来全体师生的钦佩和赞叹。

最后,孙琳琼书记代表全体师生表达了对韩喜平教授的感谢。孙琳琼书记表示,韩喜平教授的本次讲座坚持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从现代化问题这一独特角度出发,帮我们梳理了中国发展的百年历史进程,这不仅体现了韩喜平教授超群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更能看到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切关注,令与会师生受益匪浅。这启示我们广大师生做研究不能只看表面,更重要的是要从理论出发,深挖基础性问题,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能真正担当起使命,不忘初心。

image.png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05003053号-1 津教备0020号 | 浏览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