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4月24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岩教授开展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以政治哲学的学术自觉为视角》为题的线上讲座。学院院长张青卫等学院领导,青年教师张彬、姜汪维、竟辉等校内外师生八百余人参加会议。
王岩教授分析了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现状,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讲座伊始,王岩教授分析了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现状。他指出,经过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传统已经为世人所公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日臻完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就马克思主义各门具体学科的指导和融合而言,现状可以说各有区别。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过程中,做到深入具体的分析。
王岩教授提出了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学科现状的两个大问题。第一,关于“与时俱进”“丰富完善”“回归主流”包括两类问题:一是过于拘泥于理论的形式和历史的传统;二是受到来自西方话语体系的渗透和挑战。关于“彰显特色”“话语转换”“整合建构”包括两类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碎片化”“散在化”或者“隐形化”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话语先天不足问题。
接着,王岩教授阐述了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观点。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我国成为“显学”的时间不长。但是在此之前,西方政治哲学已经在我国的学术界开展的红红火火,并且深刻影响我国的学术界和思想理论界。因此,审慎地选择研究理路,科学地构建话语体系成为当今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当务之急。王教授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面临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自觉的四重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关键词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第一是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面临的四大问题。王岩教授分析了这四个问题。其一,学术疏远政治。重书斋思辨、轻政治实践、远离中国实际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不容忽视的问题,呈现出远离中国政治传统和当代中国政治实践的特点,这是导致当代中国政治哲学面临问题或者贫困的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其二,价值立场两极化。学界对于西方政治哲学有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盲目接受,一种是盲目排外。这种两极化的错误倾向最终都会导致脱离现实,脱离真正意义上的火红的社会发展。其三,话语体系的弱化。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直面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不够强大这一事实。其四,概念使用的标签化。由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系统论述政治哲学的专门性的著作,或者系统性的话语,给后人留下了解读或者争论的空间。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甚至被当成随意性的标签,被不同类型的学者作为诠释政治世界的工具。
第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自觉的四重逻辑。王岩教授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自觉遵循其内在的逻辑理路,体现了语境变革为逻辑前提、以场域变迁为实践先导、以范式演进为理论硬核、以话语创新为外显形态、以方法论转换为通达途径,从而为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奠定理论基础和价值导向。
第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王岩教授从人的本质的研究基点、价值批判的基本方法论、价值理性的本质特点、政治权威的具象表现、政治文明的目标指向、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政治哲学的基本范畴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超越路径八个方面给大家进一步说明了政治哲学逻辑构架的基本问题。
第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关键词。王岩教授指出这是在构建当代政治哲学的话语体系时需要遵循的原则和路径。其根本是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对象是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来是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外来是西方政治哲学的时代价值,土壤是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底气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最后,王教授总结道:作为建设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体系的生力军,我们要回归经典、深耕原著、面向现实、面向实践,真正拿出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核心话语”,打造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中国学派”。
讲座结束后,张青卫院长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对王岩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了感谢。他指出王教授的分享对我院的未来研究方向和教学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同时他也希望同学们能够以庞大的视野去深入、细化地研究,关注现实、面向未来,为发展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做出贡献。
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4月24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岩教授开展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以政治哲学的学术自觉为视角》为题的线上讲座。学院院长张青卫等学院领导,青年教师张彬、姜汪维、竟辉等校内外师生八百余人参加会议。
王岩教授分析了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现状,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讲座伊始,王岩教授分析了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现状。他指出,经过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传统已经为世人所公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日臻完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就马克思主义各门具体学科的指导和融合而言,现状可以说各有区别。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过程中,做到深入具体的分析。
王岩教授提出了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学科现状的两个大问题。第一,关于“与时俱进”“丰富完善”“回归主流”包括两类问题:一是过于拘泥于理论的形式和历史的传统;二是受到来自西方话语体系的渗透和挑战。关于“彰显特色”“话语转换”“整合建构”包括两类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碎片化”“散在化”或者“隐形化”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话语先天不足问题。
接着,王岩教授阐述了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观点。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我国成为“显学”的时间不长。但是在此之前,西方政治哲学已经在我国的学术界开展的红红火火,并且深刻影响我国的学术界和思想理论界。因此,审慎地选择研究理路,科学地构建话语体系成为当今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当务之急。王教授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面临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自觉的四重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关键词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第一是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面临的四大问题。王岩教授分析了这四个问题。其一,学术疏远政治。重书斋思辨、轻政治实践、远离中国实际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不容忽视的问题,呈现出远离中国政治传统和当代中国政治实践的特点,这是导致当代中国政治哲学面临问题或者贫困的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其二,价值立场两极化。学界对于西方政治哲学有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盲目接受,一种是盲目排外。这种两极化的错误倾向最终都会导致脱离现实,脱离真正意义上的火红的社会发展。其三,话语体系的弱化。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直面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不够强大这一事实。其四,概念使用的标签化。由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系统论述政治哲学的专门性的著作,或者系统性的话语,给后人留下了解读或者争论的空间。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甚至被当成随意性的标签,被不同类型的学者作为诠释政治世界的工具。
第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自觉的四重逻辑。王岩教授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自觉遵循其内在的逻辑理路,体现了语境变革为逻辑前提、以场域变迁为实践先导、以范式演进为理论硬核、以话语创新为外显形态、以方法论转换为通达途径,从而为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奠定理论基础和价值导向。
第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王岩教授从人的本质的研究基点、价值批判的基本方法论、价值理性的本质特点、政治权威的具象表现、政治文明的目标指向、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政治哲学的基本范畴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超越路径八个方面给大家进一步说明了政治哲学逻辑构架的基本问题。
第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关键词。王岩教授指出这是在构建当代政治哲学的话语体系时需要遵循的原则和路径。其根本是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对象是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来是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外来是西方政治哲学的时代价值,土壤是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底气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最后,王教授总结道:作为建设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体系的生力军,我们要回归经典、深耕原著、面向现实、面向实践,真正拿出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核心话语”,打造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中国学派”。
讲座结束后,张青卫院长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对王岩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了感谢。他指出王教授的分享对我院的未来研究方向和教学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同时他也希望同学们能够以庞大的视野去深入、细化地研究,关注现实、面向未来,为发展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