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MPA教育

文法大讲堂(第十五期):《资治通鉴》中的修身与领导韬略
2020-07-08 12:00:00访问量:

丁万明教授:《资治通鉴》中的修身与领导韬略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作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其中蕴含了什么样的政治智慧和领导韬略?书中又揭示了哪些治国之道?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研读《资治通鉴》?

1111.jpg

 

       7月7日晚7:00,文法大讲堂第十五期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开讲,河北省委党校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丁万明教授做客直播间,以现世眼光解读《资治通鉴》,审视传统文化精髓,追寻政治得失、王朝兴衰之迹,探究修身治国之道。人文与法律学院教职员工、本科生、2019级和2020级MPA全体学生等共计288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文法学院副院长闫文博主持,文法学院院长李艳双亲临现场。

2222(1).jpg


    这是一部“纵观十六个王朝兴衰成败,品鉴一千三百年人性长短得失”的历史巨著。丁万明教授从“经”和“史”的区别,《资治通鉴》与二十四史、《史记》的区别切入,为大家讲述《资治通鉴》写什么。然后从“通变精神”和“微言大义”两个价值取向的角度分析怎么读史书。熟悉的历史人物,鲜有人知的历史事件,他用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语言让史书上的文字鲜活起来,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3333(1).jpg


    他深入剖析《资治通鉴》中蕴含的深刻为人为政之道;阐述“忠诚的力量”,为什么“江湖有江湖的规矩,庙堂要讲庙堂的法则”,知史鉴今,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之后,从才和德的角度,指出治国者一定要仔细审察才与德两种不同的标准,权衡才与德之轻重,学习为人之道,培养识人、用人、治人、御人、知人韬略。

   《资治通鉴》的思想精髓和真谛何在?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礼治文化”为中心,以“名分论”和“才德论”为基本点。他从中西方差异的角度深刻剖析立足国情,立足根脉分析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重要性,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更持久、更深沉的力量。

   《资治通鉴》是承载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是了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必读书,然而由于编写体例的缘故,《资治通鉴》自古以来“号为难读”。针对《资治通鉴》的具体读法,丁万明教授介绍了三种方法:“第一种读法,系统精读;第二种读法,比较阅读;第三种读法,以史论为中心跳读。”

4444.jpg



    提问环节,丁教授深入浅出的回答了2020级MPA新生贾宏达提出的“读《资治通鉴》古书,文字晦涩,是否需要加强古文阅读的能力?”,芝加哥大学凌邦皓提出的“如何运用《资治通鉴》中的哲学智慧推动社会发展”,中央民族大学学生提出的“现代社会如何维护守礼的社会秩序”等三个问题,交流互动气氛热烈。

    讲座结束后,闫文博副院长分享了自己聆听讲座的感受,一是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受益匪浅、如沐春风。二是讲座充满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是一场生动的思政大课。三是历史学注重反思,不能止步于阅读、辨析。李艳双院长对丁教授的讲座表示感谢,并邀请丁教授疫情过后亲临学院,期待再次聆听讲座。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 收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