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师独辟蹊径,伟业永铭青史
——缅怀著名工业教育家、河北工学院第一任院长魏元光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追思先贤,我辈自强。
百年河工风雨路,代代英杰工大出。值此清明节之际,河工学子亦当缅怀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指引着学校发展的“引路人”。
今天,让我们追忆我国工业教育史上永远的丰碑——河北工学院(今)首任院长魏元光,重忆他走过的“长征路”与“风雨路”。
精勤求知,学贯中西
魏元光从小资质聪颖,1915年毕业于南开中学,而后考入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应用化学正科学习。1918年6月,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直隶工业试验所,在皮革专家韩举贤指导下研究制革工艺。
1920年,魏元光赴美留学,并于1922年获赛罗科斯大学理科硕士学位。他在攻读硕士学位的同时,还在纽约州造纸公司研究实验室工作。获得硕土学位后,又在纽约州从事两年的研究工作。
1924年5月,他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受聘于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任化学教员,同时兼任天津皮革公司总工程师。
丰富的求学、工作经历大大开拓了魏元光的视野,也使他真正做到了学贯中西,这为魏元光之后从事工业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笃信工业救国,矢志工业教育
魏元光回国后,就下定了振兴工业、复兴祖国的决心。当时我国正处于军阀混战、四分五裂的局势,帝国主义虎视眈眈,人民生活困苦难堪。
他在观察国内外情势后,认为“我国非振兴工业不能复兴;欲振工业,非先训练人才不可;乃决心从事工业教育”。在其投身教育的二十多年中,这决心表现得非常坚决。
魏元光兴办工业教育,博采众长,借鉴欧美及日本的经验,但又反对盲目"洋化”。他坚持探索中国自己发展的工业教育的道路,把发展新工业、改良旧工业作为工业教育的总目标;又主张开放式办学,注重学校与社会结合;在组织教学时,又注重手脑并用、理论与实际结合;树立“勤朴耐劳,分工合作,努力建设”的独特校风,以培育适合现代国家需要的人才。
魏元光始终崇信爱国主义的“工业救国”论,这样的信念使他将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建设成了第一个实践“中国式工业教育”的学校。
而且,他为人鲠正、廉洁奉公、严于律己、敬业乐群。在主持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前身)的数十年间,他把一所被军阀混战破坏得断垣残壁、杂草丛生、一片败落惨象的工业学校,建设成了教学设施与设备、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国内一流水平,办学模式独具特色的独立学院。其时,尽管地处华北的天津时局动荡不安,整个工业学院却是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勤慎公忠,勇毅专精
任何一位有成就的教育家,无不重视树立良好的校风,并制定自己的校训。魏元光亦不例外。不过,他所树立的校风却有独特的地方。
魏元光在1930年的开学典礼上曾说:“今年考取来校的新生,希望能以本着投考工业学院的志愿,了解工业学院在国家建设前途中的责任,养成工业学院的勤朴耐劳、分工合作、努力建设的精神。”这“勤朴耐劳、分工合作”的精神,便是工业学院校风的最初的提法。
不久,在一次“纪念周”上,他进一步说:“我很希望我们工业学院的校友同学,人人都能学问向上、人格向上、精神向上,尽责任、有作为,成一强健分子;并能彼此互助、彼此合作,努力为公服务,走向建设的道路。至于与其它任何团体相处,仍然本着自己努力、与人合作的原则,为国为公,共同进行。”这段话,已见“勤慎公忠”校训的雏形。
魏元光作为曾留学美国的高级知识分子,在生活方面却与平民百姓、校友学生看齐。他常身着布衣,与学生搭伙同餐,俭约自奉,身体力行。其所倡导之“勤朴耐劳”学风,自然得以树立。
在从事工业教育几十年的实践过程中,魏元光总结出“勤慎公忠”校训,即“勤以治学,慎以立身,公以对人,忠以处事”,后又进一步解释为“勤者,辛勤劳动,刻苦钻研;慎者,精心作业,精心操作;公者,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忠者,热爱祖国,敬业尽职”。
他所提出的“勤慎公忠”的治校理念,确有鲜明的特色,成为工业学院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典式。
桃李还似往年春,肃立无声忆华礼。
魏院长的精神,山高水长;魏院长的嘱托,殷殷在耳。他为所有河工人树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永远敬仰!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新时期的河工学子,我们奋发有为、践行时代精神就是对前辈们最好的告慰。
相信文法学子也一定会继续秉持“勤慎公忠”的校训,继承严谨求实的良好学风,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在实践中增长本领,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继续书写属于河工人的新篇章,铸就河工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