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度国庆喜迎二十大,辩场争锋清朗网络行
——第二十一届辩论赛暨“喜迎二十大,清朗网络行”主题辩论表演赛圆满举办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十月逢金露。为庆祝国庆,迎接党的二十大,提升文法学子们的网络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于10月3日下午2点半在红桥校区东院7B-105开展第二十一届辩论赛暨“喜迎二十大,清朗网络行”主题辩论表演赛。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辩古今之是非,论天地之对错。”辩手们言语间尽显思维的开拓,举止间尽显君子的风度,让我们一起欣赏他们的精彩表现吧!
本次辩论表演赛到场的评委有:20级校辩论队队长刘苗、19级文法求知辩论队队长刘顺利、19级文法求知辩论队优秀辩手张海成。
当现实中“看热闹”的行为延伸到网络上,在这个人人皆可以表达自己想法的网络空间,网络围观是否能促进某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呢?正反方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正方的观点是:网络围观有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反方的观点是:网络围观不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
辩论正式开始,首先由正方一辩立论。正方认为网络围观有助于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督促政府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司法公正。反方则认为网民的不理性评论和情感偏向可能延缓事实调查的进度,模糊事情真相,甚至会引导当事人受到网络暴力。两方各举事例,论证充分,辩驳有力。
在激烈的对辩环节,反方针对关于辩题的各主体的定义进行质询,并指出网民参与网络围观存在不理性成分。正方则从社会热点的定义以及何者是解决热点问题的主体展开质询,并指出国家执法司法不完全受网络舆论的影响。双方均举出具体事例及相关数据,唇枪舌剑,激烈争锋。
接下来是你来我往的自由辩论环节。正方指出社会的广泛关注更有利于事件的解决,反正则认为热度并不是越高越好,许多关乎法律的社会热点问题不能单单靠网民网络围观来推动解决。
在结辩环节,反方回归辩题,指出正方应区分网络参与与网络围观,并重申正方应看到网民的不理性阻碍了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正方重新梳理网络围观以及社会热点问题的定义,并指出反方不应以偏概全。两方在结辩中展现了辩论中的人文关怀。
评委们先赞扬了比赛中的亮点和辩手们出乎意料的精彩表现。刘顺利评委肯定了辩手们充分的赛前准备,认为正方可以注意网络围观群体的组成部分,双方还可以围绕应“网络围观本身的好坏”展开辩论;刘苗评委先赞扬了双方选手在立论环节的条理性,然后建议双方先对网络围观、社会热点的定义、标准达成一致,扩大社会热点问题的范围,将网络围观有利与不利的标准具体化;张海成评委还就网络文明提出自己的见解:虽然网民素质良莠不齐,但可以运用法律手段,采取积极的网络围观来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号召同学们树网络清风,增强网络文明素质,用正确的网络围观积极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
“辩民生以正其身,论国事以济天下,文蕴千秋浩气,法济万事民生。”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各位辩手在学校的组织领导下,为观众献上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视听盛宴,为祖国华诞献礼,为建设网络强国的伟大事业注入了青春力量。河北工大学子们将不负重托,自觉提升自身网络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