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一位老人始终被师生们铭记,他是桃李满天下的大学教授,他是中国内燃机和汽车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他是蜚声中外的教育家,他带领河北工学院恢复重建,陪伴学校走过半个世纪,他是我们永远的名誉院长,是的一面旗帜,他就是我们深深爱戴的“潘老”——潘承孝。
今天,是潘承孝诞辰125周年,让我们一起探寻潘老内涵丰富的工程教育思想,追寻潘老留下的闪光足迹。
潘承孝(1897-2003)
1897年3月7日,潘承孝出生在江苏省吴县(今苏州市)。怀着“工业救国”宏图大志的他于1915年夏,考取了唐山工业专门学校(现西南交通大学前身),并以机械系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获得学士学位的同时,免试取得官费留学美国的资格。
1922年,潘承孝怀着殷殷报国之心,远渡重洋,到美国求学。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学习。
当时的他已深深认识到,祖国需要的,不光是戴着硕士帽的硕士,更是身怀先进技术、能挽救国家的热血青年。凭着朴素而深沉的爱国热情,潘承孝放弃了直接攻读硕士学位的机会,自愿进入康奈尔大学机械系动力专业四年级,开始学习国内尚未开设的汽车学、内燃机、机械工程实验等课程。
从康奈尔大学毕业之后,他依旧没有直接攻读硕士学位,而是来到了美国著名的阿列斯-查尔默(Allis-Chalmer)汽车厂实习。在这里,潘承孝与普通工人一样,深入生产一线,用心观察体验每一道生产工序、每一个零部件、每一项设计。他既动手,又用脑,一个个理论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检验,一次次实践又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正是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精神,使潘承孝对内燃机、汽车学知识掌握得精深细致,扎实深入,也为他以后提出重视“三基”教育等办学思想打下了基础。
1924年,潘承孝进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研究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并于1925年7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而后又到工厂实习,取得工程师职称。
1924年,潘承孝在美国留影纪念
1927年2月,潘承孝学成回国,他恨不得马上用他多年的所学所见报效祖国,然而此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他的抱负无法施展。在好友的劝说下,他暂时放下了建立中国自己新工业的理想,转向了启迪民智、为国储才这些切实可为的事情。不久,他便应邀到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现前身)任教,从此,他与高等教育事业和结下了不解之缘。
1927年夏,奉系军阀占领天津后,学校被迫停课。潘承孝辗转沈阳、北平、陕西、天津,先后在沈阳冯庸大学、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西安临时大学工学院、西北工学院、国立北洋大学等学校任教。
在东北大学工学院任教期间,潘承孝将自己的才华充分地展示出来:讲起理论,他就是那个留美硕士,旁征博引而又能井井有条;涉及到实际,他又像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好像每一个机件都是他亲手所制,每一道工序都曾亲自参与。学生和教师们都被其折服,以至于他讲课时,窗外总会有旁系的学生甚至教师驻足倾听。
1938年,潘承孝(前排右一)在西北工学院合影
在西北工学院担任院长期间,潘承孝在以授课闻名教育界之后,又以“严格治学”为国内同行所瞩目。潘承孝制定《整饬学风具体方案》,为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供制度保障;在《组织大纲》《教师服务细则》中对教师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时的西北工学院条件艰苦,学生做实验极其困难。潘承孝深知理论学习中的科学实验和动手能力非常重要。于是,他带领老师学生一起动手,在简陋的校舍里,用千辛万苦得到的少量器材,创造条件开办了各科系的实验室。
1958年4月,河北省委决定恢复重建河北工学院,任命潘承孝为院长。这之后,潘承孝四十多年如一日,勤奋耕耘,呕心沥血,为新中国教育事业特别是的发展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潘承孝主张,学校不仅仅是对学生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出适合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只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的发展与祖国前进的脉搏合拍,才是学校发展之根本,才是办学之最终目的。
六十年代初,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发展时期,潘承孝看到我国工业技术力量的严重短缺,便结合工学院特点,确立了重视“三基”、理工结合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办学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随着学校的发展,潘承孝办学思想不断丰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工程教育思想: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重的“三基”教育,倡行“以育人为主导,科技为关键,生产为基础,走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道路”,进一步拓展了“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为祖国的工程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潘承孝题字
1992年,潘承孝在化学工程系了解科技新产品开发情况
在潘承孝工程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学校肩负起“科教兴国”历史重任,各方面迅速发展,学生刻苦钻研,勤学好问;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不断增强;学校面向社会需要取得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
1959年,我校老师结合专业教学,辅导若干学生共同研究,成功完成可拼合镗、车、铇、磨四种功能的“中型机床制造系列积木式机床”的试制工作
1960年,学院积木式机床研究又有发展,一套三台件组成的“标准部件拼合万能机床”在我校机床厂试制成功
1970年,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液压传动单晶炉”
我校电工厂自行研究、设计、制造的励磁装置,打破了国际垄断,在葛洲坝工程中得到了应用,远销拉、美、亚、非十多个国家
1992年的一次大会上,潘老面对六千师生,掷地有声的表示:“同志们,我今年96岁了,身体尚健,还有余热可释,愿与全体师生员工一起,团结一致,为把我校建成一所国内外一流的工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2022年2月14日,再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这是我们献给潘老最好的答卷。今天,让我们带着潘老的谆谆嘱托,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共同为学校新一轮的“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共同为早日将我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奋勇前进的强大力量!
文图来源/校史馆 审核/赵庚